职务侵占罪
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2024年4月2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联合发布修订后的《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二)》 。该规定的重要变化是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采用与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相同的立案标准,明确指出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这有助于规范对职务犯罪的法律认定和司法处理。
犯罪手段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综合最高人民法院及各地法院公开审理的相关案例,总结出职务侵占罪常见的八种形式:
1.以公司名义向他人借款之后占为己有或携款逃匿;
2.利用职务便利不付款即占有本公司产品(如:某仓库管理员私自占有公司货物);
3.利用职务便利不付款即占有本公司产品(如:某仓库管理员私自占有公司货物);
4.利用职务便利不付款即占有本公司产品(如:某仓库管理员私自占有公司货物);
5.制作假工资表或者劳务费用套取公司资金;
6.购买货物或服务时虚报高价并将差价据为己有;
7.擅自在公司报销个人费用,虚构交易或虚开发票套取公司资金(如:某采购经理与供应商串通开具虚假发票);
8.伪造公司印章或授权文件侵占资产(如:某部门负责人伪造合同转移公司财产);
9.通过关联交易或利益输送侵占公司利益;
10.虚假列支公司成本或费用以侵占资金(如:某经理虚构差旅费用报销套现)。
职务侵占犯罪预防
1.在与客户签订合同的时候,可明确约定:不得以现金结算。以转账支票结算的,付款人必须将收款人名称填写清楚,否则,由付款人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
2.对长期合作的客户,由财务人员经常对账,及时掌握收款情况,避免只由少数业务员掌控、公司管理失控的局面。
3.最好由企业中信得过的人员专门负责收款,但主管人员要经常检查,及时掌握情况,以防从中截留。
4.及时发放员工工资,不拖欠,不克扣。因为有很多职务侵占案件都是因为企业拖欠职工工资引起。
5.一定要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员工缴纳法定的保险。
6.收集、保留好员工的个人资料,如:身份证复印件、家庭住址、电话、领取工资的收据、纳税凭证、由其签字的保密协议、规章制度等。
— END —
(内容来源:北京经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