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我是大同
天下大同,审计监察人,不尽相同
一个关注并熟悉政法系统和纪审机关辞去公职身份的见证者,一个摸爬混迹于审计监察人员圈子的90后。
通过交心访谈,揭开面纱,直面这类神秘、封闭的群体,调侃这群中正耿直、行事霸气的斗士,刀光剑影,抑或是苟且生活,都值得记录他们!
“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低手对不如意的事,是唉声叹气;高手对不如意的事,却能化成对自己有利。人要修炼到这一段数,才算炉火纯青。炉火纯青的人,不论在八卦炉里、在八卦炉外,都是一样潇洒。”
今天这位大咖的故事,就仿佛是从八卦炉里炼出来的一样:
❌口吃结巴→逼自己干销售、讲师
❌讨厌条条框框→却在审计监察扎根20年
❌40+“高龄”→跨界网游公司当“爷爷级”员工
❌“一杯倒”体质→偏创立白酒品牌
人生不就是这样,蜿蜒曲折中闯出一条路?
《大咖访谈》第二季|审计监察面对面:第2期
第2位讲述者,老W,49岁,原加多宝(中国)风控管理委员会负责人,现某游戏公司创始合伙人、总经理,福建省快消品行业“职务侵占罪”第一案经办人。
01.
被口吃改变的命运线
说一个词都会破碎的焦虑
1976年,一个内向男孩的人生剧本悄然展开。因为沉迷阅读,我成了同龄人眼中"最矛盾的少年"——既是全县作文竞赛冠军,又是全校知名的"小结巴"。
记忆中最深刻的画面总与书有关:四年级前啃完四大名著的狂热,为买书偷拿卖鸡钱的"冒险"(那时十几元相当于全家一周生活费),以及父亲震怒时姐姐替我挡下的责骂。文字是我的避难所,却也让我陷入表达的困境——当上了少先队大队长后,全校喊口令时,却让"立正"变成了破碎的"立...立...立...",台下哄笑声至今犹在耳边。
但命运给了奇妙的补偿:五年级那年,我的作文被油墨滚筒印成全县范文,教育局长专程到校的身影,让那个在书堆里结巴的男孩第一次相信,表达可以有另一种方式。
考上大学后,本想报考中文系的我,为矫正口吃勇闯英语系——这个决定让我经历了四年"地狱式训练":每次朗读都要跺脚掐腿才能吐出单词。毕业后分配在乡镇中学教英语的半年里,结巴的课堂让师生双双崩溃。最终,我带着对误人子弟的愧疚,揣着仅剩的勇气南下深圳只身一人闯天下。
02.
快消行业锻造的说话之道
缺陷淬炼出的专业利刃
“口吃者的沉默思考
反而成为谈判优势”
1999年的深圳,用当时的话讲是遍地黄金,但8元的床位和5毛一个的馒头才是我的起点。这样过了将近一个月,即将山穷水尽之时出现了转机,在康XX饮品公司的招聘现场——处长因教师经历破格录用了我,从此踏入快消品行业。
在这家公司的12年,我从一线业务开始做起,后面历任主管、营业所长,我的结巴在"把老板娘说哭"的诸如此类的业务实战中逐渐消失,口才开始锻炼出来。后来公司缺少培训部门,又抽调我去做培训讲师。
日均7小时的授课时间里,为了让学员听得舒服,我独创"短句教学法",将长句分开讲,用互动提问掩盖发音卡顿,增强语音语调的变化,课堂气氛很好。

曾经任职的公司,给了我做审计监察的机会和底气
公司的销售、培训经历让我意外地发现了“结巴”的另一面:口吃者的沉默思考反而成为谈判优势,大脑转速开始碾压语速,这为我后期的审计监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为谈判的交锋、心理的较量,是至关重要的。
2007年,公司把我调去负责查核部,正式揭开反舞弊行业的序幕,每天专注于费用、人员的稽查,但因为该企业是台资企业,查出问题了,基本上是内部处理。
查核部隶属于业务部部长管理,以业绩为导向,偏向销售,在公司的概念中,查核部门可有可无,就算查出问题了,也是部长一句话决定是处理还是不处理。
如果该同志刚好又是HR准备要劝退的对象,那就刚好,顺水推舟吧,往死里查,揪出问题来,到时以有费用问题为理由不给予劳动赔偿或者继续走报案立案流程。
尽管如此,曾经口吃的经历,反而让我在审计监察过程中更加倾向于自我心理素质的打造提升,谋定而后动,沉得住气,能拿捏对方。
另外,我会尽量规避自己的短处,如我个子不高、偏瘦,在面对涉案人员时,避免站在他对面,无法形成震慑力,每次交谈取证时,我选择坐在对方对面,用证据说话,慎发言、重倾听、善诱导,
从对方只言片语中梳理出有价值的线索进行串联,在对方的自圆其说中鸡蛋里挑骨头,寻找破绽、突破口。
2019年某案件调查过程记录,从经销商处收集证据
同一件事情,有的监察只当作一般违规事项处理,处理结果不痛不痒,未能透过现象看到背后深层次的隐藏贪腐问题,被当事人用所谓的专业数据、语言、外象或者商业性的愤怒给掩盖粉饰了,未能从蛛丝马迹中梳理出能往大案要案方向发展的有用线索。最后,监察部门变成了企业的摆设,或者被腐化、拉下水,通俗点讲,就是查案的各方面业务能力比不上犯案的,那怎么查?
专业、优秀的监察,通常能在常规性问题、普遍性管理问题里,凭敏锐的嗅觉,延伸成费用问题,剥丝抽茧、锁定证据,形成有效证据链,揪出背后利益人。
毫不夸张地说,但凡有员工的地方,都会存在费用问题、贪腐问题,哪怕只是一个店员:2018年,在晋江有一家品牌服装专卖店,本来店内是在做买一送一的活动(买一件衣服送一件衣服),女员工在实际操作中,买一件衣服送一双袜子,把另一件衣服售卖给其他顾客获利,立案后调取银行流水发现其获利50多万元。
为了调查取证,上山下乡都是常态
03.
一个监察大佬的职场生存报告
“凉茶风暴”
2012年,我进入到一家大型凉茶企业公司,因该企业是港资企业,老板更注重企业廉政建设,但老板长期在香港,因历史原因无法回到内地,对于内地发生的真实运营状况不得而知。这样的前提下,我遭遇了职业生涯最荒诞的时期——
老板的“信息屏障”:香港总部与内地运营严重脱节,高管汇报时,监察部常被当作下属业绩不佳的“背锅侠”,理由五花八门:监察部门核查费用过于严谨,近期又配合公安抓了一帮人进去,导致业务团队心态受影响,无法正常完成业绩……
部门的“变形记”:5年内更名6次(廉政办→监察部→合规部→审计监察部→内控部→风控委,架构调整比破案还频繁。
最魔幻的一年:监察部门全员“带薪待机”,禁止出差、停用权限,70%同事心态崩盘离职。
对涉及违法的腐败案件移送司法机关调查
在外面办案,经侦沟通、涉案人员对抗、证据链博弈等带来的压力已经不低了,回到公司,还要面对业务部门吐口水、高管甩锅、甚至报销单都变成政治工具的“内部寒流”,我一度很焦虑。
那时出差,回到酒店,一个人坐在沙发或床上发呆,或者在网上下棋,经常到凌晨两三点才睡,之后逐渐严重到快天亮了才能入睡。坐高铁也会紧张,高铁速度一旦提起来后,心里噗通噗通跳,甚至有想跳车的冲动。没办法,长期出差,妻子小孩又不在身边,缺少陪伴,无法纾解压力。
最怕的还是忙完回到酒店,松懈下来后看到空荡荡的房间,心里那种莫名的空虚——打开电视,屏幕上小孩一声“爸爸”潸然泪下;看到路边或公园,父母带着小孩一家人其乐融融时,内心那种莫名的孤独感;或者老婆一个电话“孩子高烧39.8度,十几分钟打不到车”,我在遥远的地方只能是心碎无助……
故从事审计监察行业,心理素质很重要,如果心理素质不好的话,容易顶不住压力,自行撤退。有时我也在想是不是要顺势而为——不是你要怎么监察,是老板需要你怎么去监察,按照老板思路走就对了,监察最终是为企业服务的,为企业保驾护航。
“合规的本质是平衡”
把这一点悟透,心里就释然了,毕竟我们无法做到不食人间烟火,终归要解决生存问题。
04.
“反套路”人生的硬核复盘
20年反舞弊生涯
在将近20年的反舞弊职业生涯中,也有过不少“辉煌时刻”:经手过的最大涉案金额为1.5亿元(公司供货给一家大型航空公司的团伙作案);一次曾经把16人同时弄进去关了,有的至今仍在“吃牢饭”;福建省快消品行业经济案件第一单也是我经手的。
反舞弊职业是一个高强度的职业,一个优秀的审计监察是“六边形战士”——身体好、心态好、心理素质过硬、口才好、观察能力强、思考能力强。
我每周末会去做户外运动,比如爬山、徒步、游泳、打球。我一般喜欢野泳,如去水库、大海,才有感觉,最喜欢在水库里面,睡在水面上,看着蓝天白云,感觉心情特别的舒畅,工作上的压力和不快瞬间烟消云散。
从事反舞弊职业,有付出亦有回报,最开心的是听到警官说:立案了、嫌疑人招了、把嫌疑人逮捕了、检察官出了逮捕令了、嫌疑人退赃了……或者十几个日夜围着一堆案件材料,终于灵光闪现,找到突破口了,那种兴奋,局外人是无法体验到的。
这大概是审计监察人最开心的时候了
小时候的结巴,也在这些年的磨砺中成了我的优势。特定场合下,面对涉案人员,我说话反而少,但会在大脑里面高速运转分析和思考:
涉案人员为什么会说这句话?
为什么要这样表达?
他的呼吸、语音语调、语速有没有出卖他?
曾经的缺陷不再是短板,结巴让我学会用沉默施压,孤僻反而炼就“微表情识别”。
也许,我的人生履历真的应了那句话“哪壶不开提哪壶”:
小时候喜欢中文,偏偏去读英语专业;
说话口吃结巴,偏要去挑战销售、讲师行业;
内心喜欢独处,不喜欢一板一眼的法律法规,偏偏去做反舞弊行业20年;
一把年纪了,又跨行去做年轻人的行业网络游戏,全公司就我年龄最大,员工都是18-25岁区间;
不喜欢喝酒,一杯啤酒下肚会醉的,偏偏要去涉足白酒行业,并创立酒业品牌公司……
无悔人生,让自己的每一天灿烂起来!
以一个曾经的反舞弊人员身份,分享几个小观点:
TIPS
-
1. 不要过度依赖经侦。
-
2. 不要神化公安(经侦)的力量和能力,他们比我们有优势的地方是拥有公权力,经济案件中能通过调取嫌疑人银行流水方式快速锁定证据(而资金流向又是经济案件中最重要的环节)。
-
3. 随时跟进案件进度,相信案件最终进展是掌控在我手中,并非经侦办案人员手中,定时主动沟通,包括但不限于电话、微信、语音、面谈等。
-
4. 站在经侦角度看问题,考虑问题,把自己变成“半个警察”;从与经侦双方是平行线,转化成相交线。
-
5. 假设案件遇到瓶颈,应主动咨询经侦案件继续开展下去有什么难度,有什么不行的地方。千万不要让经侦说出“案件进行不下去了”,避免还是等待一个周期后,得到一个最坏的答复(证据不足,无法继续开展下去等),把经侦的这种思路和念头扼杀在萌芽状态。
-
6. 前期企业监察取证的所有证据,最终还是需要经侦重新确认一遍,在某些时候,需要把案件理顺说通,让经侦也接受我们的思路;当然在前期取证时,也尽量以经侦的标准去做原始取证,少走弯路。
-
7. 企业监察不要过多纠结是否过程违规,办经济案件的核心,最终是看涉案人员是否有侵占公司利益,看“钱”最终流向哪里。
-
8. 在与涉案人员交谈取证时,尊重涉案人员,换位思考,争取用一环证据再在涉案人那边套另一环证据出来,围堵、逐步缩小包围圈;不是监察说你涉嫌犯罪,是证据在指向你涉嫌犯罪。
-
9. 另做职务侵占,一定要关注诉讼时效,不要辛辛苦苦证据搜集齐全了,人也被公安关进去了,最后检察院一句话,“犯罪金额对应的诉讼时效刚好过了两天,不予起诉”,天塌了。
-
10. 经侦在后期案审讯中,均全程录音录像,过程中不允许有威胁、诱导嫌疑人行为存在,否则审讯无效。故我们提供的资料一定是证据链打头阵,再辅助一些谈判、沟通技巧。平时也要练就这方面的本领,让涉案人员在跟我们接触的过程中,按我们的思路和方向走。
祝愿天下所有从事反舞弊行业的兄弟姐妹们,身体健康,阖家幸福安康,案案必破!加油,共创一个风清气正的企业环境!
审计监察人,
让您的故事被听见,让您的智慧被传递。
《中国企业审计监察人员生存现状蓝皮书》
分享,是最好的传承;
交流,能激发更大的力量。
期待您的投稿,为审计监察人员发声,为自己发声,共同点亮我们审计监察人前行的灯塔!
重奖征稿!《大咖访谈》第二季来袭 |审计监察面对面: 我有“酒”,你有故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