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命不可违从检13年,阴差阳错下的监察生涯
来源: 本站 作者: 小齐 发布时间: 2024-12-27 10:07:31
浏览次数: 182
命运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东西。虽人各有志,往往在实现理想时会遭遇到许多困难,反而会使自己走向与志趣相反的路,而一举成功。
不是7080怀旧金曲“伤心太平洋”中的Xian齐,
一个关注并熟悉政法系统和审计机关辞去公职身份人员的亲历者,一个摸爬混迹于企业审计监察人员圈子的00后。
爱憎分明,爱打听消息,特别能捕风捉影,多疑胜过曹操,喜怒形于色,这就是我!
通过交心访谈,揭开面纱,直面这类神秘、封闭的群体,调侃这群些许吊丝、行事霸道的反舞弊斗士,刀光剑影,抑或苟且生活,都值得记录他们!
✦人物介绍
第2位讲述者,老B,40岁,前南方某省检察官、纪检委干部,现企业监察人员,出生于中部某省份,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毕业后即进入政法机关,担任国内某top民营企业案件调查部总经理。
2019年8月15日,我正式辞职下海的日子,后面每年的这个日子,我都会不自觉的感慨一下,然后,坚定地告诉自己,革命尚未成功。
是啊,但凡能够从体制内出来的,应该都是对现状不满意之徒,又怎么会停下奋斗的脚步。
前方的路还是很长很长,我时刻在告诫自己,每一步都要坚定、踏实,勇往直前。
辞职五周年来临之际,总想着要留点记录啥的,感觉有很多想说的,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一直未能成文。
这几天恰好有个体制内辞职出来的兄弟自己创业,向我约稿,正好借此契机聊聊。
高中时,我就分析了家族情况,祖上三代都未出过显贵之辈,从小到大经常被父亲挂在嘴上的,无非是太祖曾经是本地最大的地主,据说拥田过千亩,分散于方圆数十里范围内,太祖为了骑马巡田地,还特意私修了一条绵延三四十里的石板路,部分路段现在还在使用。
即便是这样,我们的族人还是会有被欺辱的过往,所以父亲自我记事起,就不停说现在改革开放了,不论成分考学做官了,一直灌输我长大后要做官做大官的理念,并且对当兵这条路近乎畸形地追求,从大哥和我的名字含军含兵量就知一二。
奈何基因有限,大哥长到头也只有160身高,自然与部队无缘,即便如此父亲还是想方设法托人将大哥多次送去县武装部参加民兵训练,妄图回村荣膺个民兵连长营长啥的,但是后续村里民兵事业好似越来越没落,最终大哥还是没干成民兵首脑啥的,父亲甚是遗憾。
到我这里,从小到大鸡腿鸭腿使劲逼着我吃,最终我还是不负众望身高撑到了170,是故初中毕业的时候就被父亲逼去验兵,但是竟然因为体重未达100斤,首关就被刷了。
囿于父亲的执念,高考后几乎所有的志愿都有关军或警,但我下定决心,打死我都是不会去部队的,故在参加第一志愿某军校的体测时,特意挂掉了,后面去了我勉强能接受的公安院校,就是想着毕业后起码还能在镇上生活,而不是在深山野林的部队。
我想,这是我开始掌控我人生的第一次计划或者规划吧。
从小被大7岁的大哥武力镇压,我很是痛恨四肢发达简单粗暴地解决问题,相较之下,我认为文斗应该更适合我,所以当时就想着警校毕业进入警队绝不会是我职业生涯最后一站。
所以,后面才有了选调基层检察院、省市级检察院,最后转隶纪监委工作。在我看来,检察院西装革履干活远比警察一线斗智斗勇体面多了,纪监委“衣冠楚楚”、温文尔雅更是契合我的性格。
在多次跟老父亲灌输检察官比人民警察权力更大、更体面的思维后,老父亲似乎也有点接受,逢老友便讲他小儿子啥啥啥的,保守估计,在他老友圈里,我的权力范围应该是厅局级以上了都。
很遗憾的是,老父亲过世后,我又到了纪监委工作,否则在他老友圈里,我的权力可能会触及副部以上。
可能是天生性格使然,自记事起我就是个很有规划的人。小到从小干起的煮饭炒菜,我都比较喜欢规划先后顺序,统筹全部步骤,一般情况下我都会比人快一倍以上出菜,而且基本端菜出厨房的时候,卫生我也一并搞干净了的。
再比如一直被某前上司称道的开车规划路线,基于长期养成的记路习惯,我一般都会规划一条红绿灯最少相对较快的线路,所以很多同事当时都比较喜欢让我开车,当然不排除也是为了让我乐于做驾驶员的PUA。
当年,怀着对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向往,单枪匹马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南方油城,在一个举目无亲的陌生城市里工作、买房、结婚、生子,按部就班,且一切还算顺利。
地处偏远,经济落后,工作上的压力、生活中的失意、身边外省外地朋友同事相继离开,每次总是让我很是惆怅。走还是不走,确实是个大问题!
从起意到递交辞呈,记不清到底有多长时间了,反正辞或不辞经常性在脑海打架。只是记得递完辞呈给一把手后,回到办公室特意搜出刘欢唱给下岗工人的《从头再来》,一直循环到当天下班。
拿到组织批复同意辞职的决定书的当天,我用一个小纸箱装着办公室剩下的最后一些小东西,一直带着干活的小兄弟非要帮我抱着送我下楼上车。
到大门口时,我突然怅然若失,站在监察委的牌匾旁,让小兄弟帮我咔嚓了一张。
开车走的时候,小兄弟跟我狠狠拥抱了一下,厚颜无耻一点,我也算是他进入职场的师傅之一,一起从检察院转隶纪监委的战友,分开的时候,双方的眼眶都有点湿润,差点泪眼婆娑。
开车出大门的时候,从后视镜看到小兄弟一直站在门口挥手,显示屏显示我的车牌号有效期仍是永久,我当时却是在想,我应该是永久不会再来了。
对财富的向往、纪监委近乎窒息的严苛、身边至好同事的意外离世……一根根稻草最终还是压垮了我,在领导、同事的惋惜下,亲属、身边好友再三劝阻下,我还是义无反顾地辞去公职了。
纪监委辞去公职的,得三年后才能申请律师执业,这三年干些啥呢?实际上这个问题我在递辞呈前,已经规划好了,并且已经接了老领导就职民企的监察岗位的offer。
当时就想着过渡个三年,然后干律师,结果至今一干就是快5年了,而且,近乎肯定的是,还会继续干下去,直至干不下去…
体制内一线反腐工作十几年,一张纸一支笔的工作模式最大的收获就是“口活”优秀,用巧舌如簧有点褒义,说不好听点“坑蒙拐骗”的技艺,已经炉火纯青。
所以,面对民企内部一些舞弊肖小,面谈时几乎所向披靡。即便无体制内各种公权力的加持,凭口活还是能有所成就的。
最难的可能就是遇到老江湖、老油条,如果还是懂点法的,那就简直是噩梦了。面谈时,要么是保持沉默,要么是起身就走,如果不是掌握到实锤的证据,想撬开口几乎不可能。
这个时候,该认输就认输,大不了从头再来嘛,多大个事!
除非老板非得除掉此人才开心,那么,要么改变老板想法,要么就卷铺盖走人~
民企监察,虽然号称拿着老板给的尚方宝剑,但是归根结底,你还是一个打工仔,所谓的职责职能,在司法人员眼里,仅就是一个扭送违法犯罪分子到司法机关的人民群众而已。
所以,切记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老想着业绩,而踩钢丝、触红线干活,夜路走多了,终归会遇到鬼。
懂得区别对待。舞弊员工,为什么舞弊,一定得区别对待。
对于那些一贯贪婪,毫无原则底线之辈,一定除恶务尽。
但是,遇到那些初犯偶犯,并且事出有因的,比如家人病急需要钱而伸手的,能够给人一条活路就尽量给,不说救人一命,起码不给人雪上加霜。
人情社会嘛,换位思考,大家都不容易,没有谁欠你的。
俗话说人生奋斗的尽头是编制,体制内的工作,也得承认是非常不错的工作。
至于鞋子合不合适,当然只有脚知道。想开了,人生就是一场旅行,体验生命的过程而已,不必跟自己过不去。
好了,本次分享就到这里了,如果有同样或者不一样的感受或领悟,朋友您不妨联系小齐,一起聊聊企业审计监察这些事儿。
(转自齐同华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