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动态详情

Anti-fraud dynamic

资讯动态详情

员工不敢说、舞弊抓不住?3家大厂靠举报制度撕开“暗箱”,这套方法可复制!

来源: 本站 作者: master 发布时间: 2025-09-16 09:34:29 浏览次数: 46

 

 

 

企业里的舞弊就像墙角的霉斑——你看不见的时候,它早就在暗地里蔓延。

 

多少公司败在“内部人搞鬼”却没人敢吭声?

要么是员工怕被报复,要么是举报了石沉大海,要么是流程混乱把举报人信息捅了出去……

 

2025年8月,久立特材鲁阳节能海天先后修正并发布了最新的反舞弊管理及举报等相关制度。在舞弊案件频出,诸多大厂纷纷被拉下水时,这三家企业,靠一套让员工“愿意说、敢于说、规范说”的举报制度,把舞弊揪得明明白白。

 

今天我们就来拆解他们的实操招数,深入探讨:

如何构建高效、安全的内外部举报渠道

 

 

1

 

先搞清楚:员工到底怕什么?

 

员工不敢举报,无非两个顾虑:“说了没用”和“被报复”。

 

这三家企业的做法均是先划清“能举报啥”:财务造假、拿供应商回扣、偷偷转移公司资产……一条条列得清清楚楚,甚至连“虚报差旅费”这种小事都没放过,避免因模糊不清导致不知该举报何事。员工一看就知道:“哦,这些事我能管,说了不算瞎操心。”

 

另外,把举报渠道铺成了“选择题”:不想打电话?发匿名邮件;怕邮件留痕?用在线平台;实在信不过线上?寄挂号信到指定地址……

充分考虑不同员工的使用习惯和便利性,同时确保举报途径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反正怎么方便怎么来,就怕你想说却找不到门路。

 

 

2

 

流程像“保险箱”:别漏线索,也别泄秘密

 

鲁阳节能设立了专门的举报接收部门,确保举报信息能够及时收集:所有举报信先到专门的“举报处理岗”,哪怕是一张纸条,也要登记编号、录入系统。还有一些细节,比如接电话的人不能问“你是谁”,只能记“发生了什么”——这是为了让举报人放下戒心。

 

最关键的是“初步评估”这一步,可以提高调查效率:海天要求只要涉及管理层的举报,2天内必须汇报并判断线索值不值得查,对普通员工的举报也要在一定时间内对举报信息进行初步判断,若明显属于恶意举报或无实质内容,可及时终止流程;若存在舞弊嫌疑,则进入深入调查阶段。

 

比如有人说“某经理收了红包”,得先看有没有时间、地点、证人,要是上来就骂街没实锤,就别浪费精力。但只要有一点疑点,立刻交审计监察和法务组队调查,绝不拖延。

 

3

 

保护举报人,要跟保护公司机密一样上心

 

见过太多公司喊着“保护匿名”,转头就把举报信复印给被举报人看——这不是自毁长城吗?

 

这三家企业都高度重视对举报人的匿名保护。在举报制度中明确规定,除非举报人自愿,否则在整个举报流程中,举报人的身份信息严格保密:调查时永远用“某员工反映”代替举报人信息;哪怕要找被举报者对质,也只说“有人提到某件事”,绝不说“谁提的”。

 

鲁阳节能和久立特材更是直接明确:谁敢报复举报人,直接开除加报警。制度里写得明明白白,全公司通报,对打击报复举报人行为零容忍。

 

你想啊,员工敢站出来,无非是相信“公司能护住我”。这点做不到,再完善的制度都是摆设。

 

4

 

给点甜头,才有人愿意“多管闲事”

 

光靠觉悟不够,得让员工觉得“举报值当”。

 

鲁阳节能的奖励直接跟“挽回损失”挂钩,比如查出某采购吃了10万回扣,举报人能拿到10%-20%的奖金,最多的可能拿几十万都不一定。

 

还可以对优秀举报人进行内部“匿名表彰”,在不泄露举报人身份的前提下,给予其荣誉证书等精神激励,并在内部发文夸“某员工为公司挽回损失”。虽然不提名字,但大家都知道“做了好事有面子”——这种方式能够增强举报人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时也向全体员工传递一种鼓励正义行为的信号。

 

物质+精神双管齐下,员工才会觉得:“帮公司抓内鬼,不光积德,还能得实惠。”

 

说到底,内部举报制度不是用来“抓坏人”的工具,而是给员工一个“站出来的理由”。

 

当员工相信“说了有用、不会遭殃、还能得奖”,那些藏在会议纪要里的猫腻、合同里的陷阱、报销单里的手脚,自然就藏不住了。毕竟,

 

最了解公司里“烂事”的,

永远是身在其中的人。

 

 

这套从上市企业扒出来的方法,不用花大价钱,关键在“真落实”。

 

你觉得实用吗?